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,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、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,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、文化安全、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,加强网络内容建设,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。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深入变革,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更加复杂严峻,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防控难度加大。因此,必须充分认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,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,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保障能力。
精准定位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点。防控网络意识形态风险,需要全面梳理与精准定位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点。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点主要集中于国内外突发性政治事件、深化改革过程中国内民生领域出现的矛盾冲突、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多元价值观念碰撞等。在互联网信息时代,必须着力提高政治站位,增强前瞻性和预测力,准确把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,对或隐或显存在于网络领域中的意识形态风险点进行细致研判、精准定位、把握动向,及时通过权威主流新媒体发布公开透明、真实准确信息。
着力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宣传思想阵地,我们不去占领,人家就会去占领。”从某种意义上说,网络意识形态竞争是一种赢得话语权的竞争,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可以赢得意识形态领域竞争的主动权。第47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0年12月,我国网民规模为9.89亿。面对如此庞大的网民规模,需要着力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,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。一方面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,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,发展和运用新技术新应用,打造现代传播体系,拓展主流思想舆论传播渠道;要进行意识形态议题设置,把意识形态议题设置作为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重要环节,将意识形态传播的时效与实效作为检验标准,引导网络意识形态的理论价值遵循方向和实践价值路向。
持续强化网络意识形态管治权。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下,“人人都有麦克风”已成不可逆转之势,海量多元的民意汇集于网络空间。因此,必须运用一系列有效手段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关要素、关系、进程、资源等进行系统、有效的管治,有效防止不良意识形态的渗透,维护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。一方面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加强对各种网络意识形态阵地,尤其是商业网站的管理,鼓励、扶持“红色内容”宣传,扩大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;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党委领导、政府管理、企业履责、社会监督、网民自律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,按照“网下管什么,网上就要管什么”的原则完善部门协同治理,切实把依法治网作为基础手段。
推进实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。“小智治事,大智治制”。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制度优势,用制度构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。一是要建立完善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度,坚持“谁主管谁负责”和属地管理原则,明确网络意识形态主体责任;二要健全网络意识形态供给制度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加强中华文化研究阐释工作,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宣传,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,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;三要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,加强网络舆情信息搜集、分析、研判、报送和处置工作,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网络舆情动态,积极稳妥调控管控热点和敏感舆情。
培育组建网络意识形态人才队伍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建设网络强国,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,建设一支政治强、业务精、作风好的强大队伍。网络作为意识形态论争的主战场,需要有英勇善战的主力军。弘扬主流意识形态、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,需要网罗具有高水平创新型的网络技术人才,培养建设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新闻舆论队伍,积极培植能够运用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网民的网络意见领袖,特别是要培养专家学者型的网络意见领袖。
来源:学习强国APP
- 上一篇: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意识形态意蕴
- 下一篇: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